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宣传

媒体宣传

2013全国职业院校品牌专业推介-机械制造技术专业

2014-09-15    

原文链接:http://www.zjchina.org/jg/shtml/news/201407/n5084.shtml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开办于1983年,悠久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是山西省首批中职示范专业,也是国家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中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目前该专业面向初中毕业生举办三年制中专和五年制高职教育。

一、“专基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是传统专业。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和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专业教学计划变化不多,还存在理论教学偏多、教学内容偏深、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接受困难、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响应当今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要求,我校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邀请职教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对我校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制定,构建了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构建新的“专基并重、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专基并重、理实一体”即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选修并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

为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全体教师和企业人员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研讨,结合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学制年限等实际情况所限,制定了我校车、钳、铣等工种的职业教学标准。同时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按“专基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配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实训体系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分析和重构。

 

 

    新的专业实训体系包括基础性通识实训、理实一体型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和岗位实训四个层次,与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相呼应,构建成全新的“专基并重、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既照顾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同时又突出学生自选的专业方向能力培养,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对应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新的“专基并重、理实一体”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校的四个学期理论和实训教学的总体布局如图1

 

所示,主要有如下特色:
 

 


1 “专基并重、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布局

1、第一、二学期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相呼应,安排了基础性通识实训。主要进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掌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文化基础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各岗位的认识,为后期专业方向课程的选择打好基础。

2、车工、铣工和钳工是本专业毕业生的三个主要工作岗位。第三学期由学生在《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和《钳加工技术》三门专业方向课程中任选其一学习,即专业方向学习。三门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教学,将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全融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同时,本学期开设有《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相应安排了数控车工实训。

3、第四学期除继续进行《车削加工》等三门专业方向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外,还安排机械零部件测绘综合实训和车、钳、铣工综合实训,来提高学生对所选专业方向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作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前的强化培训。

4、最后一年为顶岗实习。通过在岗位上的实训,使学生熟悉和适应企业岗位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节奏与氛围以及工具和设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包括组织、协调、合作和管理能力。

5、根据企业调研,识图能力是本专业最关键的核心能力,而由于生源素质下降和学制缩短对制图课课时的压缩,近几年毕业生的识图能力较差。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一方面按前述将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合二为一,开发成理实一体型课程《机械零部件测绘》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将其安排为学生在校的四个学期中,每学期每周4课时,总计教学时数达到220学时,教学周期延续到学生所有的在校时间。加强了对学生该项专业关键核心能力的培养。

6、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新构建的课程体系,与原课程体系之间相比,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大幅度地进行了课程的有机整合,削减了理论教学内容或将其分解到密切相关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中,突出了理实一体型课程的构建。

二、“任务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机械零部件测绘》、《车削加工》和《钳加工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全部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采用任务引领型的教学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实施情况如图2所示,在教学中主要实现了以下变化:
 


2 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场所变化

完成了教学场所从教室到实训场所的转变。将实训场所进行改造,使其初步具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功能。学生在此可以完成从理论(分析零件图纸、编制加工工艺)到实践(具体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的整个工作流程,增加学生对工作过程的总体把握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教师变化

授课教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外聘人员共同组成。企业外聘人员参与授课,不仅可以将企业中产品加工的实际工作方法技能和企业文化带进课堂,同时还可以实现校企双方人员优势互补、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教学方法变化

各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全部在各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组织方法则始终贯穿任务引领。以具体的工作或学习任务为载体,渗透进行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和掌握。每次课程都坚持编制下发工作页,由学生按工作页设定的任务和工作引导,自主完成资讯 计划 决策 实施 检查 评定的整个工作过程。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协同工作、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四)教学评价变化

教学评价由过程考核和期终考核两部分组成,侧重于过程考核。其中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应知应会。教学过程考核以任务完成过程及结果为核心,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三部分组成,不仅注重结果考核,也注重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小组协调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等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实现了由单一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转变。

(五)教学实施效果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运行实施,总体反馈运行效果良好,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车工、钳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都由原来的80%左右上升到近100%

二、“专兼教师互帮共进、理实教学一肩承担 ”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我校在建校之初就开办了机械制造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通过多年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已造就了一支专业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团队。目前,校内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讲师6人;12名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比率为80%14人具有本科学历(五人具有硕士学位)。具有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一人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另外我们还与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外聘教师10名,参与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

学校注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安排多人次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省级和行业培训、校内专项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并积极鼓励教师主持或参加国家教育部、机械行指委和学校等各层面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并通过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实训、与外聘企业教师共同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参与校办工厂对外技术服务等措施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打造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双师素质高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种类齐全、设备优良”的优质实训教学条件

本专业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实习实训条件,先后被上级评定并建成了山西省中职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和国防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钳工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测绘实训基地和机械拆装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拥有普通车床、铣床、钻床、刨床等大型生产设备30台;用于材料实验、力学实验、液压与气动实验实训、公差测量实验实训、机械原理实验、机械陈列观摩与机械拆装实训等设施340余台套,教学设备总价值400余万元。

    我校还与清华机械厂、淮海工业集团、中信重工、平遥减速器厂等省内外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协作关系,建立了十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布局图

四、校企合作建设

(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

我校成立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华北机电学校专指委工作条例,形成了专指委工作的长效机制。定期召开专指委会议,专指委成员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形成了“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育人才”的深度校企合作局面。

(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建设

厂中校模式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校办实习工厂的有利条件,制定了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办实习工厂师资锻炼和学生岗位实训办法,并安排值班教师和工人师傅共同对学生管理指导。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安排高年级学生到工厂实习,用真环境、真产品来培训学生,缩短学校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从校内工厂和校外工厂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训资源保障。成立了周建民国家级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华北机电学校工作站,为校企长期合作进行师资和学生培养搭建了平台。

校中厂方面,利用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和校办工厂积极进行对外技术服务和加工服务。一方面利用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为太行制药厂进行了链轮、轴等零件的测绘和加工服务,教师进行产品测绘出图和工艺编排制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产品加工;另一方面利用校办工厂对外承揽了多次机械加工服务和技术服务,教师利用在工厂值班时间参与技术工作,学生利用在工厂岗位实训时间参与产品加工。

学校还积极实施引厂入校。与晋城富士康签订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协议,学校在二年级学生中组建 “晋城富士康凸轮车床定向班”为企业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投入10台凸轮车床安装到学校提供的场地,学生第一年在学校、第二年到企业完成整个培养过程。

(三)校企共建双向基地建设

建立了华北机电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激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证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充分利用学校校办工厂的有利条件,制定了教师到校办工厂值班的制度,使专业教师通过参与工厂对外的技术服务和加工服务工作,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从淮海机械厂和清华机械厂等企业聘任了周建民等多名企业人员为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外聘兼职教师。企业外聘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参加专指委会和专业教学研讨会,参编校本教材,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学生技能培训。提高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程度,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训指导水平。

    同时充分利用周建民国家级钳工特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华北机电学校工作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为长治市金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清华机械厂和山西惠丰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员工进行了机械基础、维修工艺和钳工焊工实操的培训。
 


4校企共建双向基地建设
 

    审时度势,专业建设必须紧跟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我校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将坚持不懈地应时而变,进行教改课改,努力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一流专业,为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学校名称:华北机电学校 晋ICP备14002212


地 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延安中路420号 邮编046000

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