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中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为重点。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劳动素养。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实践性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大型作业。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严密组织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验
实验是形成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利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通过观察、测定和分析,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不仅是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的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实验前,教师需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实验指导书,并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指导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备课内容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实施方案,确定实验讲解内容,如原理、操作注意事项、重要环节、安全要求、实验纪律等,明确实验报告要求和评分标准。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课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实验方案按时备齐实验器材及必要的备品配件,并检查全部实验器材是否性能完好,以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每次实验前,指导教师必须按学生实验方案预做,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检查器材性能,取得必要的数据作为评分标准。
2、实验课指导教师应按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实验教学,其中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技术要求和数据处理等的叙述应条理清楚,简明易懂。思考题应联系实验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发人深思。
3、实验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时间。
4、教师应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和记录,防止操作错误。发现问题,要加强个别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
5、实验结束后,实验记录应经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应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独立书写实验报告。教师认真评阅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对实验操作马虎、结果错误或实验报告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可令其重作实验或重写报告。
6、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教师要结合实验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备、节约实验用品(材料)。
7、考核是检查实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必须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学习态度来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独立设课的实验单独考核。
8、各门课程应按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学时,开出全部实验,于前一学期末制定实验开出计划。有条件的可增开选修实验。如果需要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增减开出的实验,应有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系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
9、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全班批改,按标准评分记录。课程结束时,将实验课成绩及学生的典型实验报告交系部审核存档。
10、各系部要认真加强对实验课的管理,组织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方法和规律的研究,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机在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习
实习是在教师(含校内、校外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观察、实践和操作,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术、技能或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过程。实习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和强化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实习形式:按照不同的培养目标、专业性质和实习目的,我校的实习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低年级学生在入学之初,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生产的感性知识,初步掌握一些生产操作技能,并接受劳动纪律、安全防护、文明生产等教育。重点在于形成对职业岗位的基本认识,以教学为主。
2、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到学校相应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活动,是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整个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掌握各专业对应的岗位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安全操作和6S管理等职业素养。
3、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生产或业务现场参加生产劳动、服务管理等实践活动。目的在于直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零距离接受生产岗位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了解企业实际,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内容和方式须结合专业特点。
(二)实习场所
1、实习场所应具备如下条件:专业基本对口,设施设备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内容的要求,实习环境安全整洁。
2、提倡和鼓励各系(部)与选定的实习单位长期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实习基地。
3、实习应尽量采用集中整班的方式进行,如确实需要分散进行的,系(部)领导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实习要求和监督检查,不能放任自流。
4、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组,由系部指定专门指导教师与用人单位共同管理指导。
(三)实习的组织管理
1、教务处职责
(1)汇总各系(部)的实习计划;
(2)协助各系(部)建立实习基地;
(3)负责实习工作的检查监督、评估、总结和交流。
2、系 (部)职责
(1)填报实习计划
各系(部)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每学期期末填报下学期的实习计划,经学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教务处和督导室。
(2)拟定实习大纲或实习任务书
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是实习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和检查实习的主要依据。拟定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并结合实习场所的具体情况制定,其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及要求;实习内容;实习程序及时间安排;实习报告的要求;劳动纪律及安全的要求;实习成绩的考核办法。
(3)组织实施实习计划
确定指导教师,选择实习地点,学生的分组和实习过程的管理等。
(4)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
各系(部)在学生实习前要召开实习动员会,讲明实习的目的及要求、宣布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劳动保护等事宜。
(6)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上报和归档以及实习总结的归档。
3、指导教师职责
(1)做好实习前有关准备工作,包括物资和资料的准备。校外生产实习时教师要提前到实习单位联系,了解、熟悉生产与实习教学环境,同实习单位领导商定学生实习的具体事宜。
(2)指导教师在实习前应对学生做好安全、纪律教育,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3)实习中,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认真实施指导,对各种操作要进行示范,讲解技能要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习期间,要不断进行巡视指导,注意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集中或个别及时指导,予以纠正。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得放任自流。
(4)组织学生写好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批阅实习报告,组织实习考核,评定实习成绩并写出书面评语。
(5)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私自找人顶替指导,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请假。
(6)认真填写实习日志。
4、实习学生守则
(1)按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的要求,认真、按期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中原则上不准请假,更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3)听从指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指挥,积极操作,做好笔记,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步骤和方法、实习收获及对今后实习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等。
(4)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规章制度,注重安全,不准在实习期间擅自离开实习地点。
(5)在校外(包括校办工厂)实习时,实习结束后应集体返校,个别学生需提前或推迟返校,要经带队教师批准。
5、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1)参加技能等级考证的实习成绩以考证成绩为准;非技能等级考证实习成绩应从理论、操作、安全、纪律等方面综合评定。
(2)实习结束时,可按照实习的内容和特点采取口试、笔试、操作等方式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实习总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4)实习考核与评定工作由实习指导教师组织进行。
(5)经批准,学生因病不能参加实习或缺勤累计超过规定实习时间三分之一,不得参加本次实习考核,不能取得本次实习成绩。对于违反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学生,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罚。对在实习期间违纪,严重损害学校声誉的事件,视具体情况可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严重者将按规定加重处罚。
三、课程设计、大型作业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和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一般生产技术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设计的计算、制图、查阅工具书与使用技术资料等,使学生受到一次设计的基础训练,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型作业的作用类似于课程设计,但要求较低。
1、课程设计、大型作业一般安排在本课程基本结束或完整的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
2、教师必须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抓住核心部分,拟订既有代表性,又有实际应用意义,既能联系多方面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又能达到一定能力训练目的的课题,提出明确的任务。
3、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第一指导教师原则上由该课程任课教师担任,第二指导教师由任同一课程(或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担任。
4、第一指导教师应负责按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或选用任务书和指导书。任务书应说明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目的、要求、题目、内容。指导书是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根据教学大纲分课题编写。内容包括课题的教学要求、内容、相应的设计或操作方法、步骤、进度安排及安全知识、技术资料使用等。
5、第一指导教师应将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过程分为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进行,在进行每一个阶段前,指导教师必须先介绍该阶段进行的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核对阶段结果,以便及时纠正原则性错误。
6、在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经常注意了解学生设计、作业的情况,及时发现典型的方法(正确的和错误的),并作集中演示或让学生讨论,使正确的方法得到肯定,错误的方法得到纠正,讨论完毕后,指导教师应作小结。
7、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由第一指导教师和第二指导教师协同指导。当两名指导教师都因故不能到场指导时,由第一指导教师或由第一指导教师委托第二指导教师提前布置具体任务,并报请系(部)另派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避免造成学生因无指导教师在场而放任自流。对于安排不善造成不良影响者,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按教学常规,由实际指导的教师负责填写教学日志、课堂考勤表,并作为检查、考核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的依据之一。
9、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结束时,指导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简明扼要的总结。
10、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完成后要进行答辩或质疑考察(书面或口头),结合学生的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平时考查(含独立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答辩质量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并给予书面评语。
11、指导教师应本着对教学、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密切配合,协调工作,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